工信部聯電子〔2023〕1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
現將《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2023年8月10日
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規模總量大、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是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好發揮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工業行業中的支撐、引領、賦能作用,助力實現工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特制定本方案,實施期限為2023—2024年。本方案所指電子信息制造業包含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鋰離子電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關領域。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持電子信息制造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工業經濟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激發電子信息企業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將市場機制和舉國體制優勢結合,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堅持有效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統籌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合理引導產業資金流向,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斷提升電子信息產品供給質量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堅持繼承鞏固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優化產業政策環境,鞏固已有產業規模,推進產業國內梯度轉移,穩住外貿基本盤。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新興領域熱點,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堅持立足自身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循環,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深度嵌入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分工體系,保持對全球企業、資源的強大吸引力。立足自身資源,加強基礎前瞻領域技術研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2023—2024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4萬億元。2024年,我國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電視機市場份額超過25%,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450吉瓦,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長點不斷涌現;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群建設不斷推進,形成上下游貫通發展、協同互促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舉措
(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激發市場潛力
1.促進傳統領域消費升級。依托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提振手機、電腦、電視等傳統電子消費,不斷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推動手機品牌高端化升級,培育壯大折疊屏手機產業生態,從優化成本、改善技術、加大適配等角度促進折疊屏手機生態成熟。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服務全民體育健身需求,宣傳推廣智能體育典型案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速問題,做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引導規范工作,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持續提高試點示范工作規范化體系化水平。
2.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虛擬現實。落實《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緊抓戰略窗口期,提升虛擬現實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推動虛擬現實智能終端產品不斷豐富。深化虛擬現實與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等行業領域有機融合,開展虛擬現實典型應用案例征集和產業對接活動,推動虛擬現實產業走深走實。
視聽產業。研究制定新一輪支持視聽產業發展的接續政策,加快培育視聽消費新增長點,促進車載視聽、商用顯示等新興領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OLED TV、Mini LED、8K、75英寸及以上高端顯示整機產品消費需求,引領彩色電視機新型技術發展,提升盈利水平。
先進計算。推動先進計算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開展先進計算在工業、城市管理等領域應用案例征集和應用對接,舉辦先進計算技術創新大賽等活動,加快先進技術和產品落地應用。鼓勵加大數據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需求。
北斗應用。落實《關于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增強北斗產業供給能力,打造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應用示范場景,提高北斗應用普及率,推動北斗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
新型顯示。面向新型智能終端、文化、旅游、景觀、商顯等領域,推動AMOLED、Micro-LED、3D顯示、激光顯示等擴大應用,支持液晶面板、電子紙等加快無紙化替代應用。
智能光伏。深入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推動“智能光伏+儲能”在工業、農業、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創新應用,發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名單。
(二)加大投資改造力度,推動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1.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充分調動各類基金和社會資本積極性,進一步拓展有效投資空間,有序推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訊設備、智能硬件、鋰離子電池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強能源資源、用工用地等生產要素保障,積極吸引各方資源,提升有效產能供給能力,力爭早投產、早見效,帶動全行業投資穩步增長。
2.推動產業逆周期升級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鼓勵企業開展逆周期投資,增強產業競爭力。支持企業加快產線技術改造升級力度,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提升中高端產品比重。
3.促進綠色制造和智能化升級。鼓勵建設電子信息制造業綠色工廠,按照《電子信息制造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開展綠色工廠評價,推進產業資源利用循環化,大力開發推廣具備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功能的工藝技術和設備。面向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光伏產業智能轉型升級,支持智能光伏關鍵技術突破、產品創新應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LED產業升級發展,促進健康照明產品等擴大應用。
(三)穩住外貿基本盤,提升行業開放合作水平
1.穩定出口市場。引導電子整機行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例,打造品牌國際競爭力。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國際展覽展示活動,引導企業抓住數字貿易機遇,持續推動出口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深挖線上線下國際市場潛力。會同有關部門和重點省市助力企業用足出口退稅政策,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推動物流要素高效整合。
2.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堅持擴大開放、合作共贏,持續優化外資營商環境,鼓勵外資企業在我國擴大電子信息領域投資。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慧健康養老、超高清視頻、北斗應用等領域建立與有關國家(地區)間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利用光伏、鋰電等產業外向型發展優勢和全球能源革命機遇,開展雙邊及多邊交流,推動國際產能和應用合作進程。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行業供給水平
1.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加快信息技術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迭代應用,加強Micro-LED、印刷顯示等前瞻性產業布局。面向個人計算、新型顯示、VR/AR、5G通信、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推動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和電子測量儀器技術攻關,研究建立電子材料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好集成電路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電子材料行業中心等公共服務功能。推動能源電子產業創新發展,實施《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產品、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發展。
2.全面提升供給能力。落實《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及各項細則,落實集成電路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協調解決企業在享受優惠政策中的問題。著力提升芯片供給能力,積極協調芯片企業與應用企業的對接交流。面向數字經濟等發展需求,優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布局并提升高端供給水平,增強材料、設備及零配件等配套能力。統籌資源加大鋰電、鈉電、儲能等產業支持力度,加快關鍵材料設備、工藝薄弱環節突破,保障高質量鋰電、儲能產品供給。
(五)保持產業鏈供應鏈順暢,打造協同發展產業生態體系
1.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服務器、光伏等領域,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創新、貫通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落實《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關于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促進光伏、鋰電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對接、協同發展,建設統一大市場。
2.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持續發揮引領支撐效應。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圍繞主營業務方向,與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各類創客群體有機結合、形成規模。圍繞產業上下游及存在共性技術的相關領域,培育和吸引一批專注細分市場、豐富產業鏈體系的優勢企業。進一步加快培育電子信息制造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鼓勵地方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集群給予支持。
3.優化產業布局。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鼓勵產業優化重組,合理開展企業并購重組、海外并購等,推動市場有序競爭。支持優勢電子整機制造地區建立重點電子整機及上游供應鏈企業名單,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落實《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和《制造業轉移發展指導目錄(2022年本)》,通過舉辦1+N產業轉移對接活動,鼓勵企業優先向中西部地區梯次轉移。
(六)優化完善產業政策環境,促進產業經濟平穩運行
1.推動標準制修訂工作。持續做好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工作,強化先進技術和標準融合,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梳理基礎電子元器件、半導體器件、光電子器件、電子材料、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慧家庭、虛擬現實等標準體系,加快重點標準制定和已發布標準落地實施。加強《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組安全要求》等強制性標準宣貫實施。優化智能電視用戶收視體驗相關標準制定。深度參與全球電子信息領域標準化活動,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2.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獎勵遞延納稅等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用好首臺(套)、首批次政策,推動電子裝備、電子材料示范應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電子信息制造業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用好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券等融資工具。推動各地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水平。組織各地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制定精準匹配鏈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3.強化科技人才支撐。緊跟信息技術發展前沿,支持建立產學密切結合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企業與高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試點計劃。加快自主培養人才隊伍,支持重點高校開展“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集成電路學院建設,擴大招生和專項培養規模。營造促進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搭建企業家、各類專業人才交流平臺,營造人才吸引及留駐的良好氛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地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完善有關政策配套措施,穩住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發展,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行業增長引擎,力爭達到預期目標。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全國性行業協會于每年11月底分別報送本地區、本行業穩增長工作措施進展情況。
(二)完善統籌協調。各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行業組織要積極搭建交流展示平臺,定期發布行業運行情況,及時反映并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各有關高校、科研院所要及時研判國內外形勢對本行業本領域的影響,強化預期管理,共同為電子信息制造業穩增長工作建言獻策、出力出智。
(三)強化運行調度。建立電子信息制造業重點省市、行業協會運行調度機制,加強重點地區、重要領域、主要企業運行監測。每季度組織召開行業運行座談會,對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進行預警分析,做好政策儲備。每季度開展穩增長專題調研,動態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及時推廣地方經驗做法。
(四)營造良好氛圍。開展多種形式宣講培訓和政策解讀。利用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世界集成電路大會、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世界計算大會、世界VR產業大會等國際性會議契機,加強產學研用深入交流,凝聚行業發展共識,形成共同推動行業發展良好氛圍。
原文轉自:https://wap.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3/art_6ec44841d92a49729b9c04a91b5f89f9.html